太阳集团tyc4633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太阳集团tyc4633新闻> 正文
“关注农村留守群体,共筑和谐中国梦想”——太阳集团tyc4633常青志愿者赴重庆潼南县开展社会调研活动
作者:      时间:2014-07-09      阅读量:

针对时下空巢老人的无人赡养、留守儿童亲情缺失等突出的社会问题,太阳集团tyc4633常青公益社的四名硕士研究生以学习宣传党的十八大精神和开展“我的中国梦”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2014年7月2日,到达重庆市潼南县古溪镇豆桥村开展了为期四天的社会调研活动。在该县古溪镇和宝龙镇豆桥村对政府相关干部、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进行了访谈。本次活动主要是通过专项实践调研,了解该群体目前面临的紧迫问题和急切诉求,结合专业知识为相关问题的解决出谋划策,号召政府、企业与其他社会力量共同关爱、帮扶该群体。

\

残缺的亲情,谁来呵护留守儿童的心?

红红(化名),女,今年16岁,现在古溪中学读高一,爸爸妈妈常年在福州打工,自己与跟婆婆住在一起。从她一岁的时候,父母就去外地打工,一直到四岁他们都没有回来过。“听婆婆说,我四岁的时候爸爸妈妈回家来,看见我都不认得我……之后就基本是一年来家一次。”志愿者采访她时说道。“那有没有很想念他们呢?”志愿者追问。“没有,真的没有,我也不晓得是为什么。他们不在家,就我和姐姐、婆婆一起生活也很开心,有时候大伯大娘他们也会过来看我们。爸爸妈妈不在家我不会很想他们,他们从外地回来我也没有说多么的开心,总之就是和父母的关系很淡薄……”敬红说完后,自己默默地低下头,再不愿回答志愿者的问题。

没有完整的亲情,得不到父母的关爱,很多人形容像敬红一样的孩子是“野草一样成长”。渐渐地他们变得孤僻、抑郁,甚至有一种被遗弃的感觉,这已严重地影响到了留守儿童心理的健康发展。

\

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如何并存?

陈婆婆,今年83岁,农村户口、文盲、一直务农,有四个儿子、一个女儿。丧偶三年多来,虽一直与大儿子生活在一个大队(社区),但个人独居、生活完全自理。收入来源主要是子女给的赡养费和政府津贴,每月领取国家补贴90元社保金,生活费不足500元。志愿者在与陈婆婆交谈时了解到,因为子女常年在外地打工,儿女一般一年甚至更长时间才能回家一次,她平时多与儿女用电话交流,反而是邻里之间互助较多。“我还是希望跟儿女一起住,一家人热热闹闹。当然,为了多挣点钱,我也支持他们出去”,陈婆婆无奈道。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快,空巢老人的处境日益受到关注,如何让老人们度过一个生活有保障、精神上快乐充实的晚年,已经是摆在所有人面前的现实问题。

\

政府相关支持力度有待加强

在调研期间,志愿者对该县古溪镇镇政府相关干部和潼南宝龙镇豆桥村村居干部进行了访谈。在访谈中详细地了解了中央与地方政府层面对空巢老人与留守儿童的支持政策、相关政策的执行情况以及执行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如财政支持不够、专业人才欠缺、基层行政性事务繁重、五保户评选难以操作等问题。

\

4天的实践里,常青志愿者们带着责任与使命去观察、聆听、调研、帮扶,深入了解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所面临的困难和想表达的诉求。志愿者们通过VCR和个人日记记录下了自己所看、所听、所想。践行“我的中国梦”,志愿者们致力于通过自己的亲身走访、调查、宣传,扩大活动社会影响力,吸引更多的企业和高校关注农村留守青少年与空巢老人问题,呼吁大家积极投身到基层的科技、教育等方面的建设。

\

资料搜集完善中...